南麻文化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南麻文化

麻将与中国传统文化

麻将,亦称“麻雀”或“雀牌”,自问世至今,一直是最受欢迎、普及率最高的文娱活动之一。放眼我赤县神州,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,乡村还是城市,四人围坐大摆方城之情景随处可见,真可谓中华大地一大景观也。

起源为解除僧人孤寂

考麻将的起源,可追溯至唐代,至今已有1200余年。

相传,唐朝武则天秉政时期,魏州昌乐(今属河南省)有名张遂者,自幼聪颖过人,后出家为僧,取法号曰“一行”。

一行法师六根清净,心无杂念,终日苦苦冥思,参悟万物机理,于天文、数学等方面多有建树,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。但佛门虽然清净,却又难避寂寞难耐之苦。

为解除僧人平时孤寂无聊,约在唐玄宗开元十年前后,一行法师特编制一套纸牌,以供娱乐之用。其宽二寸,长五寸,上印万、索、筒等图样,后复增加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、发、白等七大种类,麻将形制初备矣。

牌数隐喻梁山108将

另有一说,麻将是由马吊牌、骰子和宋代32张宣和牌整合、发展而成。发明者乃元末明初学者,因他崇拜水浒英雄,故以108张牌隐喻梁山108将。

时至清代咸丰年间,宁波人陈政钥改用竹骨材料并详定游戏规则。政钥,字鱼门,号仰楼,拔贡出身,熟谙英文,以功叙内阁中书,加三品衔。陈政钥酷爱马吊牌,并深谙此道。他有感于纸牌诸多不便,于同治三年改造马吊纸牌为竹骨麻将,于麻将之大行于神州,功不可没。

规则折射中国文化精神

游戏乃社会的产物,是文化的缩影。麻将之游戏规则,集中折射出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。

四人两两相对,安坐桌前,依照顺序,分别取牌,既先后有序,又机遇相等。不同于西方扑克牌之二人结为一伙,相互配合,麻将是以个体为单位。吃牌时,上家先于下家,体现出中国先后有序的社会规则;上家可截下家,体现出“势”的显著作用。而下家也可碰吃,体现出在特殊情况下“弱势亦可战胜强势”的文化理念和变化莫测的世态国情。

打麻将者在游戏过程中须守己而顾彼,机动而灵活。若思取胜,既靠技巧,亦靠运气;三铲一常有,一铲三却不易。今朝你赢,明日我胜,若人员固定,持之以恒,则多有时来运转、交相胜负之情况出现,表现出风云变幻的人生意境。

技法体现国人的智慧

麻将技法可体现出国人的智慧。讲究看上家、盯下家、防对家,除根据自己拥有之牌决定基本打法外,还要判断其他三人牌情状况,以决定跟牌、出牌,及时预见、推测牌情演变、判断形势利弊是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。

麻将看似简单易学,但如何打出智慧,则可体现出技术之高下、学问之深浅。审时度势,当机立断,当属高手,绝非凡夫常人可精当掌握。因此,麻将既是对人预见力之检验,亦是对人判断力之考核,且兼具形、声、色、触等感觉之美,因而对牌家极具吸引力,常使得此辈废寝忘食、通宵达旦。